 
				  
				
					
						
						
					
					
						| 
						書號: | 
						
						ST065 | 
					 
					
						| 
						中文書名: | 
						
						十六羅漢頂禮供養相屬儀軌簡略作法課誦 | 
					 
					
						| 
						作者: | 
						
						  | 
					 
					
						| 
						譯者: | 
						
						法護 | 
					 
					
						| 
						頁數: | 
						
						56頁 | 
					 
					
						| 
						規格: | 
						
						30*10.3(cm) | 
					 
					
						| 
						定價: | 
						
						NTD300 | 
					 
					
						| 
						出版日期: | 
						
						2004.5初版 | 
					 
				 
				本書識 語 
				 
				  阿羅漢,梵文為 arhat,漢音譯寫法不一,有阿 
				羅漢、阿羅訶、阿羅呵、阿囉呵、阿盧漢、阿黎呵、 
				遏囉曷帝,其字義依《大智度論第二》云:「云何名 
				為阿羅呵,阿羅名賊,呵名殺,是名殺賊,復次阿名 
				不,羅呵名生,是名不生,復次阿羅呵名應受供養」 
				, (大正 VOL 25 P71) 第三:「云何名阿羅漢,阿 
				羅名賊,漢名破,一切煩惱賊破,是名阿羅漢,復次 
				阿羅漢一切漏盡故,應得一切世間諸天人供養,復次 
				阿名不,羅漢名生,後世中更不生,是名阿羅漢」 ( 
				大正 VOL25 P80),故阿羅漢有殺賊、應供、不生之 
				義,通用於聲聞四果及如來十號之一,漢傳有時為避 
				混淆,常以阿羅漢用於聲聞果位,阿羅訶或應供用於 
				如來果位,實則名詞本無分別,端視內義作解。 
				 
				  本法雖以藏傳密法形成呈現,然十六羅漢供養頂 
				禮之法卻非藏密為始獨有,據玄奘大師所譯《法住記 
				》載:傳聞佛滅八百年中執獅子國勝軍王都,有阿羅 
				漢名難提密多羅 (慶友 ),具八解脫三明六通等無量 
				功德皆悉具足,一日臨涅槃時,為諸比丘說如來曾說 
				法住經;於佛滅時,以無上法付囑十六大阿羅漢并眷 
				屬等,令其護持使不滅沒,及勒其身與諸施主作真福 
				田,令彼施者得大果報,並詳述此十六羅漢之名諱, 
				眷屬數目,住地等,及護持正法事,尤其說在此世間 
				男女發殷淨心,供僧大眾,其時此十六羅漢及其眷屬 
				隨其所應分教往赴,現種種形,蔽隱聖儀,同常凡眾 
				,密受供具,令諸施主得勝果報,詳見本軌附錄,玄 
				奘大師譯本出後,漢地遂有貫休,蘇東坡等繪像供奉 
				流傳,時人俗稱十八羅漢者,是此十六羅漢上,再加 
				達摩大師,布袋和尚合稱,並非印度所說。 
				 
				  藏傳十六羅漢與漢傳名稱內容部分有所不同,現 
				簡列比較如下:(詳見原書) 
				 
				  修此供養頂禮十六阿羅漢之法,積集二種資糧功 
				德雖不可思議,然若體其心意主要仍是願佛法長存、 
				利益有情,住持佛法是需靠實踐履行,以戒為師為基 
				礎,定慧二學是學處,所修聞思修是入門,否則正如 
				《十六大阿羅漢因果識見頌》中,諾迦跋黎墮尊者頌 
				言:「終日供養求福田,不求出離生死源,卻將福德 
				為功德,作福無由見性根。」 
				乃不脫生死輪迴諸苦。 
				法 護2004.5  
				註:識語中梵文,藏文及部份中文字體網上無法顯示 
				故, 詳請參攷正版書籍之識語. 
				註:又本網頁有著作權,資料引用請註明出處.  
				  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