 
				  
				
					
						
						
					
					
						| 
						書號: | 
						
						ST056 | 
					 
					
						| 
						中文書名: | 
						
						吉祥勝樂輪那波巴傳規成就法極略軌・一念 | 
					 
					
						| 
						指導編審: | 
						
						白雅祖古仁波切 | 
					 
					
						| 
						譯者: | 
						
						法護 | 
					 
					
						| 
						頁數: | 
						
						36頁 | 
					 
					
						| 
						規格: | 
						
						30*10.3(cm) | 
					 
					
						| 
						定價: | 
						
						NTD300 | 
					 
					
						| 
						出版日期: | 
						
						2003.8初版 | 
					 
				 
				識 語 
				 
				  勝樂金剛,又名上樂金剛,勝樂輪、總攝輪,梵 
				文 cakrasamvara 藏文作 cakra 為輪,samvara 一 
				詞,有威儀、覆護、戒、律儀、攝聚、攝持多義;此 
				譯「總攝輪」,據宗喀巴大師對於此尊名稱解釋:「 
				輪」是一切諸佛身語意三密之輪,「總攝」是最勝總 
				聚攝集之義,攝聚之對象是諸佛三密,攝聚之法是三 
				密無別合一,皆總攝於一樂空,攝為一俱生黑魯噶體 
				性。」故取「總攝」,就本尊名稱代表是勝樂金剛, 
				就內在體性即是總攝輪,一般吾人通用「勝樂金剛」 
				名稱行世。 
				 
				  關於勝樂金剛來源,據史傳簡略而說:金剛持為 
				降伏大自在天及天妃,故於須彌山頂現出勝樂壇城, 
				各面化現於南瞻部洲講授廣中略三種本續,釋續金剛 
				空行續、總攝輪出現續、無上現詮續、瑜伽遍行等續 
				予金剛手及金剛亥母,金剛手傳薩羅哈,漸次普傳龍 
				樹、夏瓦哩、盧易巴、達哩噶巴、吉普巴等成就者; 
				詳細的起源說佛恆於奧明法界說勝樂續,中曾於須彌 
				山頂化現勝樂壇城,之後於世間示現十二行相時,為 
				利根有緣弟子在吉祥米聚山上,入勝樂輪三摩地,化 
				現壇城,為八十俱胝數瑜伽母說本續,調伏凶惡怖畏 
				天王及眷屬,從而遂漸傳至人間。 
				 
				  勝樂金剛瑜伽實修法,在印度曾經十分普遍,傳 
				記上記載曾多達二十六、七派,然詳細區分可依據本 
				續釋續之傳規,及依秘密際之傳規二大類,依本續釋 
				續分四派,一是結合略續五十一品與空行海續而開展 
				,隨順時輪之傳規;二是結合本續及總攝輪出現續隨 
				順密集金剛聖域派的傳規;三是本續結合佛等和合續 
				隨順母續總體之傳規;四是本續結合其五部釋續所成 
				的瑜伽密際傳規,瑜伽密際傳規又以盧易巴遍行類、 
				那波巴本續類、吉普巴甚深類三家為主。 
				 
				傳入西藏主要有那洛巴的秘密弟子龐亭巴兄弟, 
				傳洛嘉謝拉澤,梅譯師,梅譯師傳薩欽貢噶寧波,成 
				為薩嘉傳承至今;瑪爾巴從那洛巴處亦得此勝樂傳承 
				傳回西藏,成為噶舉派殊勝法訣;此外仁欽桑波大譯 
				師及桂譯師在新譯期之初亦廣譯勝樂法藏,阿底俠入 
				藏後,亦曾傳本法予那措譯師,因此傳入西藏之途徑 
				亦屬普遍。 
				 
				  勝樂金剛法要瑜伽實修中,除包含完整生起次第 
				架構,本尊及身壇城外,圓滿次第之內容頗為豐富, 
				盧易巴、那波巴、吉普巴三種傳規之圓滿次第修煉方 
				法名稱,亦各有善巧法數要訣,此處不多抄錄,本軌 
				屬那波巴傳規,在傳承分類上屬「甚深」,實屬難得 
				深法。 
				 
				法 護2003.7.10 
				註:識語中梵文,藏文及部份中文字體網上無法顯示 
				故, 詳請參攷正版書籍之識語. 
				註:又本網頁有著作權,資料引用請註明出處. 
				
				 
				  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