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   | 
                 
				 
				  
				
					
						
						
					
					
						| 
						書號: | 
						
						ST026 | 
					 
					
						| 
						中文書名: | 
						
						金剛童子成就法.了義明點 | 
					 
					
						| 
						作者: | 
						
						雲滇嘉措 | 
					 
					
						| 
						譯者: | 
						
						法護 | 
					 
					
						| 
						頁數: | 
						
						35頁 | 
					 
					
						| 
						規格: | 
						
						30*10.3(cm) | 
					 
					
						| 
						定價: | 
						
						NTD200 | 
					 
					
						| 
						出版日期: | 
						
						2002.3初版 | 
					 
				 
				本書識語 
				 
				  普巴金剛,梵文一名為vajra-kumara,藏名譯作 
				  漢譯於唐代金剛智依音義合譯為「俱摩羅金剛」 
				,不空則義譯「金剛童子」,亦有見「孺童金剛」、 
				「童金剛」之譯名;此外梵文另一名為: 
				vajra-kilaya, 藏譯為  ,漢譯梵音為「班札嘰拉 
				呀」,藏音為「多傑普巴」,義為「橛金剛」,現今 
				通用其音義合譯詞「普巴金剛」一名行世。 
				 
				  其源流始於薄伽梵金剛薩埵或持明之王金剛法, 
				為調伏不能以平和方式降伏之眾生,故示現出大吉祥 
				黑魯噶之身,於奧明天大密遊戲尸林等勝處,向其智 
				慧自顯之眷屬十忿怒嘰拉呀明王眾演說續部大海,後 
				由秘密主及空行母眾結集,應時契機傳出少份,令有 
				福緣者修之得以降伏四魔,證最勝大手印持明成就。 
				 
				  之後在印度,由空行母德葳蔻洛(樂輪)及阿闍 
				黎帕跋哈帝傳出,蓮華生大師、大班智達無垢友、尼 
				泊爾人尸羅曼殊三大阿闍黎依之得成就後,蓮師入藏 
				傳法時,受法王赤松德真、伊喜措嘉、南開寧波、伊 
				喜仁欽、多傑敦炯、昆‧盧義旺波等有緣弟子祈請之 
				下,始傳入西藏。 
				 
				  由於蓮師善契根機,傳承教授方式不同,後來演 
				變成有師徒口耳相傳至今的「教傳」,此中最負盛名 
				即是薩嘉派先祖昆‧盧義旺波傳承而下之「昆裔普巴 
				傳規」,此外尚有吉美林巴結集之「普巴續部傳規」 
				;另外有蓮師授記化身伏藏師開啟其密藏法寶伏藏傳 
				之「巖傳」,其中傳承極多,各尊普巴金剛示現外相 
				形貌亦不同,散見於寧瑪派實修教授之中。 
				 
				  在寧瑪派九乘次第分類中普巴金剛觀修成就屬於 
				摩訶瑜伽,摩訶瑜伽有十八部大續,屬《普巴遊戲續 
				》所出口訣,其又可分續部及修部二類,「昆裔普巴 
				」屬續部,薩嘉班智達後來曾譯過《普巴金剛本續分 
				》流傳至今,本軌內許多文句即出自該續,雖然在分 
				類中,普巴修行屬摩訶瑜伽,然實修主要之「上業成 
				就菩提」、「下業誅滅現行」二種法訣中配合四層灌 
				頂包括了「出塵四法」──本明智慧普巴、大悲化現 
				普巴、秘密菩提心普巴、有相物質普巴;內容已達阿 
				努及阿諦二瑜伽之範圍,設以「昆裔普巴」內之生起 
				方式觀之,已屬阿努瑜伽教授,依儀軌內文句詳析教 
				授開解即知,此處多言恐有僭越,不述。 
				 
				  又,唐代譯有《聖迦柅忿怒金剛童子菩薩成就儀 
				軌經》是《蘇悉地經大明王教中第六品》所出,屬事 
				續部,《無量壽佛化身大忿迅俱摩羅金剛念誦瑜伽儀 
				軌法》屬瑜伽續部,與普巴金剛名同義異。 
				 
				  普巴金剛威德能力無比無儔,內義幽深,寧瑪派 
				尤為重視,實修者幾乎無人不修,無論去除各種障礙 
				或成就菩提皆卓有驗效,行者宜應灌頂後,請領教授 
				,殷重行之。 
				 
				法 護2002.2.20 
				 
				註:識語中梵文,藏文及部份中文字體網上無法顯示 
				故, 詳請參攷正版書籍之識語. 
				註:又本網頁有著作權,資料引用請註明出處.  
				  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