 
				  
				
					
						
						
					
					
						| 
						書號: | 
						
						ST024 | 
					 
					
						| 
						中文書名: | 
						
						忿怒王穢積金剛薩嘉傳規之成就法 | 
					 
					
						| 
						譯者: | 
						
						法護 | 
					 
					
						| 
						頁數: | 
						
						12頁 | 
					 
					
						| 
						規格: | 
						
						30*10.3(cm) | 
					 
					
						| 
						定價: | 
						
						NTD200 | 
					 
					
						| 
						出版日期: | 
						
						2001.8初版 | 
					 
				 
				本書識語 
				 
				  穢積金剛,梵名 Ucchusma,藏名 sMe brTzegs 
				Ba. 漢譯有二種名稱,一為音譯:烏樞澀摩、烏樞 
				瑟摩、烏樞沙摩、烏芻瑟摩、烏芻瑟摩、烏芻澀摩 
				,另一為義譯:穢積金剛、穢跡、火頭金剛;藏文 
				直譯與漢義同為穢積,屬忿怒明王種姓,稱穢積明 
				王或忿怒穢積,本來並非名為金剛,現隨順漢地稱 
				名穢積金剛。 
				 
				  漢傳中烏樞澀摩與穢積金剛各有不同形相及來 
				源,唐代北天竺三藏沙門阿質達霰(無能勝)所譯 
				《穢積金剛說神通大滿陀羅尼法術靈要門》中述其 
				來源:佛臨入涅槃時,無量諸天大眾皆來供養圍繞 
				,其時唯有髻梵天聞佛入般涅槃卻不來覲省,大 
				眾議論該梵王不來必有我慢之心,故驅使百千咒仙 
				,去取髻梵王前來,咒仙眾至彼處,見種種不淨 
				而為城塹,咒仙見已,各犯咒而死,大眾再遣無量 
				金剛,持咒而去,至七日間,無人能取髻梵王前 
				來,大眾無力,更加悲痛哀傷,哽咽悲啼號哭,當 
				時佛悲愍大眾,即以大遍知神力,隨左心化出不壞 
				金剛,騰身至梵王處所,以指指之,其所佈醜穢物 
				變成大地,取梵王來詣佛,並告大眾若世間眾生被 
				諸天惡魔一切外道所惱亂者,但誦其說十萬遍,其 
				自現身令一切有情隨意滿足,永離貧窮當令安樂。 
				 
				  其記載中說此穢積金剛三面八臂九目、身青黑 
				藍澱色、赤髮上豎、八龍纏臂、右一臂開山印、二 
				手持金剛杵、三手火輪、四手寶戟、左一手都攝印 
				、二手寶鈴、三手索、四手劍、左足按閻浮提、 
				踏寶石,右足印空翹立,吽光猛燄。 
				 
				  烏樞澀摩則是由金剛手菩薩應摩醯首羅天王大 
				部多主所請,入「怖畏金剛大忿怒遍喜三摩地」所 
				化出,能降怨敵、成辦諸事、大威力、無比力勇健 
				者之金剛,其身大忿怒形、目赤色通身靘黑色、舉 
				體燄起而有四臂、右上手執劍、次下索、左上打 
				車棒、下三股叉;大藏經中有《大威力烏樞瑟摩明 
				王經》、《大威怒烏芻澀摩儀軌經》、《烏樞澀明 
				王儀軌梵字》諸經文。 
				 
				  然而《楞嚴經》卷五中另有:「烏樞澀摩於如 
				來前,合掌頂禮佛之雙足而白佛言:『我常先憶, 
				久遠劫前性多貪欲,有佛出世名曰空王,說多婬人 
				成猛火聚,教我遍觀百骸四肢,諸冷暖氣神光內凝 
				,化多婬心成智慧火,從是諸佛皆呼召我名為火頭 
				,我以火光三昧力故成阿羅漢,心發大願,諸佛成 
				道,我為力士親伏魔怨,佛問圓通,我以諦觀身心 
				煖融無礙流通,諸漏既銷生大寶焰登無上覺,斯為 
				第一!』」 
				 
				  漢譯中以不同示現身相、因緣而分別譯為烏樞 
				澀摩及穢積有避免混淆之功用,至於藏傳部分則將 
				其歸類屬於事續中,事續中詳分為總續及別續,此 
				屬總續,事續部總續主要有《妙臂續》(漢譯名蘇 
				婆呼童子請問經),《善成續》(漢譯名:蘇悉地 
				羯羅經),《靜慮後續》、《總秘密續》(漢譯名 
				:蕤呬耶經)。 
				 
				  其應化之來源為《善成續》云:「外境豬彘等 
				,復又非清淨以囑明王咒,說其時守護」之文句, 
				隨順此續文而出現穢積金剛,漢譯《蘇悉地羯羅經 
				‧供養品第二十》則亦有:「若於穢處不淨等處緣 
				事須往,先誦烏樞澀摩真言作印,印持五處任意而 
				往,仍須常誦真言不得廢忘」,藏漢二譯本相互呼 
				應。 
				 
				  藏傳新派主要有二支傳承,一為阿底俠所傳之 
				三面六臂墨綠色穢積金剛,宗喀巴即繼承此傳承, 
				另一為薩嘉派不共獨有之褐色或煙色穢積金剛;此 
				外另有一空行母亦名為穢積,故藏傳中名「穢積」 
				有男性女性本尊之別。 
				 
				  薩嘉派主張修穢積金剛有於階段暫時間清淨三 
				昧耶退失、清除怨毒中風一切不淨污穢,不需閉關 
				近誦專修,僅於需要時即誦咒並觀修,配合各事業 
				應用的所需之物即可成辦去瘋、止雹、除瘟疫、守 
				護牲畜等常用需要之羯磨事業,與漢譯經典中所錄 
				用法相同,究竟功德是成就正覺。 
  
				法 護2001.8  
				註:識語中梵文,藏文及部份中文字體網上無法顯示 
				故, 詳請參攷正版書籍之識語. 
				註:又本網頁有著作權,資料引用請註明出處.  
				  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