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   | 
                 
				 
				  
				
					
						
						
					
					
						| 
						書號: | 
						
						ST023 | 
					 
					
						| 
						中文書名: | 
						
						藥師佛念誦修習極略法.利樂捷徑 | 
					 
					
						| 
						譯者: | 
						
						法護 | 
					 
					
						| 
						頁數: | 
						
						14頁 | 
					 
					
						| 
						規格: | 
						
						30*10.3(cm) | 
					 
					
						| 
						定價: | 
						
						NTD200 | 
					 
					
						| 
						出版日期: | 
						
						2004.9初版 | 
					 
				 
				本書識語 
				 
				  藥師佛,亦名藥師琉璃光王如來,梵名 
				Bhaisajya-guru 或 
				Bhaisajya-guru-vaidurya-prabha,藏譯為或。 
				 
				  乃釋迦牟尼佛應文殊師利菩薩所請,宣說藥師 
				佛十二大願及琉璃光淨土莊嚴、功德利益,方為堪 
				忍世間凡夫得知巍巍佛德,為眾信奉,修持行世。 
				 
				  東傳入漢,歷代多有翻譯,如東晉帛尸梨密多 
				羅三藏約於 318-335 年間譯《佛說灌頂七萬二千神 
				王護比丘咒經》其中第十二卷之《佛說灌頂拔除過 
				罪生死得度經》即本經漢譯之嚆矢,第二次為劉宋 
				(420-479) 慧簡法師所譯《藥師琉璃光經》,此經 
				已佚,第三次為隋大業十二年 (616)12 月達磨笈多 
				譯《佛說藥師如來本願經》,第四次為唐玄奘 
				(600-664) 譯《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》,第 
				五次是唐義淨 (634-713) 譯《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 
				功德經》,有關儀軌部分則有唐一行 (672-727) 撰 
				《藥師琉璃光如來消災除難念誦儀軌》,唐金剛智 
				(668-741) 譯《藥師如來觀行儀軌法》,唐不空 
				(704-774) 譯《藥師如來念誦儀軌》二種,《藥師 
				儀軌一具》,元沙囉巴 (1258-1314) 譯《藥師琉璃 
				光王七佛本願功德經念誦儀軌二卷,《藥師琉璃光 
				王七佛本願功德經念誦儀軌供養法一卷》自此應屬 
				藏譯為漢,清工布查布 (約雍正乾隆年間 )《藥師 
				七佛供養儀軌如意王經》,清阿旺札什補譯《修藥 
				師儀軌布壇法》等,直至近代仍常有法師講授經義 
				、修持經懺,傳承本法不絕,是漢傳中極普傳法門 
				之一。 
				 
				  藏傳中將其歸屬於密乘事續部,一般說有藥師 
				八百經、施咒藥、及七佛本願廣陀羅尼三種經文, 
				初傳是法王赤松德真在位時,靜命(希瓦措)大師 
				首傳「頂髻無垢」及「藥師經儀軌」二法,當時認 
				為藏王長壽、福德廣大、正法普傳、年豐民樂、無 
				疫無災,此經功不可沒;後由王子木帝贊波承續, 
				經雅禮阿羅漢,慶南開札等至奈塘大堪布諸大師受 
				持皆蒙加持、得長壽、遂意,並為阿底俠尊者行持 
				根本主尊之一,普傳於藏傳各派。 
				 
				  持誦藥師經、拜懺、供藥師七佛等功德利益, 
				經文中早已明載,漢藏二譯經文雖相同,然陀羅尼 
				卻有長短出入,約莫在名號稱銜之別;在藏傳《藥 
				師經軌》中言一般凡夫若未受灌頂不具三昧耶、禪 
				定、手印、密咒等能力,若修密法,損益未定,而 
				本法僅需有信心恭敬,凡夫亦可受持,過患小利益 
				大,加持尤巨,故噶當派傳承多奉行本法,其他教 
				派更有結合千供、萬供之傳規。 
				 
				  除用於去病、長壽、息災解厄、非時橫死之外 
				,尚有止訟、袪魔、弭戰、不受怨敵所害、贖命、 
				清淨五無間重罪、度亡、如意成事之功德,因此藏 
				傳各派儀軌成就法極多,此難錄盡。 
				 
				法 護2004.8.19 
				 
				註:識語中梵文,藏文及部份中文字體網上無法顯示 
				故, 詳請參攷正版書籍之識語. 
				註:又本網頁有著作權,資料引用請註明出處.  
				   |